田禾:为中国乡村编织花环的诗人
  • 2016-03-02
  • 本站
  • 作者:wenxue
阅读量:85

作者:向天笑


在浓浓诗情、友情、乡情洒满桂子山的三月,由省作协、长江文艺杂志社、华中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田禾诗歌研讨会在华师科学会堂召开,与者大部分是专家、学者,对田禾的诗谈得极为透彻,我实在是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出于同乡好友,也写过不少的乡土诗,代表家乡人谈点读后感。


正如《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省作协副主席、诗人刘益善先生在会所指出的那样:是诗歌造就了田禾,如果没有不是热爱诗歌,现在恐怕只有一个农民吴灯旺了。诗人田禾自己也说:没有诗人饶庆年老师就没有我田禾的今天。


我知道,作为诗人,田禾是善良、真诚而执著的。现在,让我静下心来认真读读他的诗,就会发现他金子一般闪亮的诗句后面隐藏着一颗年青、灼热、坦荡的心。


田禾出生于江南的乡村,栖止于华中的大都市,怀着对诗歌的热爱在都市里行走,最初可以说是流浪,那些无钱吃饭的日子,那些租住在民房里无法出门的日子,那些为赚一角、两角钱奔波一天的日子,那些浸透着汗水与泪水的日子,那些贫穷得听到风声也是很美好的日子,田禾对都市充满了看不见前途的迷惘与感伤。当初步入城市的激情早已破碎,剩下的是对市井风物的伤感,是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大量的乡土诗,他的身上流动着乡村的血液却呼吸着市井里的空气。奥克塔维奥•帕斯说过:“我是人:我最终做得很少/而夜晚硕大无朋。/但每当我仰望:星群发白。/我无意中明白了:我也被写下,/并就在这非常时刻/有人费力地解读我。”(《奥克塔维奥•帕斯诗选》)帕斯阐明了诗与诗人的关系:诗人创作诗,而诗最终创作诗人。尽管田禾这些年来在商场上奔波有所成就,但田禾走到我的面前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个诗人的良好形象,而且不是一个油滑的诗人,是一极其率真的诗人,他的善良、他的朴实无人能比。他曾写过这么一句诗:“善良的乡土/成长/善良的诗人”,虽是写给刘益善的,但我看也写给他自己的,这也是他自己最好的写照。


田禾截至目前出版了6部诗集,收在这6部诗集中的诗,绝大多数是乡土诗。乡土诗成了田禾“纯洁的恋字癖,青春的症结”(陈超语),诗人固守自己选择的题材,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根植于田野上。田禾对乡土诗如此钟爱,并非是他写不了城市诗,写不了所谓的先锋诗、实验诗等,而是一种朴实的感情使然。进城近20年了,他仍是那朴实,那样勤勉。我们虽是同乡,但他在省城,我在黄石,见面的机会不多,只要到了武汉,只要同他打个电话,他总是那么热情、那么豪爽,有着我们大冶人那种特有的坦诚和率真。也許正是散发于他身上的那股朴实的乡土味,才使诗人田禾对乡土诗如痴如醉,一写就是20年。在真诚的田禾身上,我们充分体会到里尔克那句名言的真切含义:挺住意味着一切。
田禾坚持写乡土诗与他的老师饶庆年是有很大关系的,甚至于连田禾这个笔名也听说是饶庆年取的。饶庆年的乡土诗更多的是山雀子衔来的乡土诗,是欢快、轻盈的乡土诗;而田禾坚持写作的乡土诗是黄牛背驮来的乡土诗,是郁闷、沉重的乡土诗。这与他多灾多难的童年有关,因家庭的贫困,他中学还没有读完就被迫缀学,18岁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如诗如画的年龄,对于诗人田禾来说还是白纸一张,人生的一切还是刚刚起步,在乡村里就开始迷上了写诗,三年后也就是1985年,湖北省在全国颇有名气的乡土诗人刘益善、饶庆年等人筹建了湖北省青年诗歌学会,田禾来到武汉帮忙料理会务,在省作协附近的三官殿村租了间房子,守着学会的牌子。在大诗人的悉心指点下,田禾很快就学会了在《黄昏星》下《温柔的倾诉》,在《在阳光下》进行《抒情与怀念》,怀念那片《竹林中的家园》,终有了现在手头上这部厚实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田禾乡土诗选》。与此同时,为了谋生、为了活命,还学会了做生意。一不小心成了诗人,二不小心成了商人,而且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的诗人,二十年来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歌近千首,作品入选过几十本选集,还得过不少的奖;更重要的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仅是为我们大冶老家就捐款高达几十万元,为村子修建自来水塔、修筑道路、支援家乡教育事业。他不只是在纸上写作乡土诗,还在身体力行地写作乡土诗。用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韦启文的话来说:“造就田禾的是两根神经的完美结合,经商能赚钱,写诗大丰收。”在这一点上,正如省作协主席王先霈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田禾是一个为人心口如一、写诗口手如一的诗人。
刘益善先生在一篇短文里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不论你成就了多大的事业,不论你当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但你的根本不可忘记,过去的苦难不可忘记。只有记住了自己的根本,不忘过去苦难的人,才是一个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而我们的田禾正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诗人。


湖北新时期诗歌创作是以刘益善、饶庆年等诗人的乡土诗叫板中国诗坛的,他们的乡土诗在中国诗坛上曾独树一帜,曾独领过一段风骚,湖北省青年诗歌学会又是他们来主持,自然地对乡土诗关注更多、培育更多,影响了以田禾、谷未黄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将自己的激情倾注在乡土诗上,特别是田禾二十年如一日,在乡土诗的原野上辛勤地劳作,终于引起了中国诗坛的权威刊物《诗刊》的关注,也就引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
读田禾的诗,让我想起了被勃洛克称为“天才农民诗人”的叶赛宁,一个倾其一生为俄罗斯农村歌唱的诗人,他的优美诗篇散发着稠李树气息,有着纯朴的浓郁的农村生活情趣,他的诗歌语言色彩绚丽、想象力奇特,充满了浓厚的抒情风味;我可以说田禾到目前为止,是一个为中国乡村而歌唱的诗人,说小一点,是一个为我们大冶乡村而歌唱的诗人。在田禾的大部分乡土诗作里,一切有关乡土的精美意象,都可以在大冶的乡村里找到对应物。诗人田禾只不过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地步,让自己的情感借物来抒发罢了。从他的诗中就可以看到我们大冶乡土的苦难与喜悦。田禾深爱着江南的乡村和大自然,深爱着那里的村民和纯朴的习俗,他是那样倾心于于乡土、倾心于自然,是那样强烈地爱恋、那样执著地痴情,使他的诗歌像家乡的小溪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泻出来。
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田禾的乡土诗里看到大冶方言的影响,朴实中透出一种“原始美”。大冶话素以直白著称,简洁、明快,透露出诗人爽直的个性,不过有时单刀直入,又让他的诗有点显得单薄了一点,如果能把他所有的诗通读几次,我们还是能感受其中的美妙的,那种大冶人特有的脉脉温情和淡淡乡愁,在诗篇中还是若隐若现。
诗人田禾并不对都市的文化氛围充满敌视和愤慨,相反还充满了感激,他的诗里没有流露出对对都市的厌恶和否定,只是对自己的故乡情有独钟,充满了依依深情。作为一个杰出的、奋发有为的农村青年,能够凭着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从乡村狭窄的田埂走到都市宽阔的街道,面对林立的高楼大厦和诡秘的霓虹灯并不茫然,再加上在商海的浮沉与搏击,更加向往安逸而温暖的家园。
田禾的乡土诗,虽然取材于自己的家乡,实际上却浓缩了上个世纪中国农民的心曲。他那朴实、真切、形神兼备的笔墨,为中国农民、确切地说是大冶农民描绘了一幅气韵生动、须眉毕现的画像。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没有雄伟壮阔的大场面,却能使人看出农村的真切变化,这不能不说是田禾乡土诗的一个富于魅力的特点。


诗人田禾用他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写作无韵的乡土诗,因为他身上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有着对乡土深深的热爱。对故乡风俗人情的熟悉与眷恋,对父老乡亲的爱戴与感激,对山水草木的观察与体验,构成了诗人田禾乡土诗的主要内容。
田禾对家园是无比眷恋的,他甚至于还出版过一本以《竹林中的家园》命名的诗集,“竹子长在南方/一节一节地长/一旦做成笛子/岁月的声音美得/将在一个少年的手指间/悠悠飞扬”。透过竹林中的家园,倾听岁月的声音,贫穷困苦的乡村隔着时、空就变得富有诗意了。家园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存环境,或者说文化氛围,而家园意识则是一种因现实种种不如意而寻求解脱苦难的精神现象。乡土诗可以说是那种灵魂长期流浪疲惫后开始寻找精神家园的记录,皈依传统,皈依乡土,我们仿佛寻找到了情感深处的天堂。正如田禾所写的:“回到家乡/我是一条快乐的鱼/游荡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间”。
在《二十四个节气》这组诗里,田禾把他自己构筑的家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带着疼爱的抚摸,触发了他对家园的追忆,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江南乡土诗人的才气,可以说是他到目前为止很得意的一组作品。
当诗歌成为真正的写作时,就不再是技巧,比如明喻、暗喻、拟人、排比或者夸张。技巧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毫无意义,一个诗人获得一种诗意,突如其来,无所顾及。“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并非物质的黄金的指引,仅仅在于沉思、追忆、或守望中的瞬间颤动的发现。写下每一行诗句都来不及左顾右盼。
田禾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诗人,他的诗你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所在。大多数的诗似乎是信笔写下来。毫无疑问,田禾不是一个玩弄繁复技巧并以此为乐的诗歌杂耍者。多年以来,他致力于乡土诗的营造与开掘。思力的集中和深入使他能够比旁人较出色的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或者反过来说,正是思力深沉而单一的特性促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从家园这个角度来构建他的诗歌王国。艾略特说过,诗歌这行业,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全神贯注。
读田禾的诗,我想到歌德,他老人家说过如此精辟的话:“国家的不幸在于没有人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想掌握政权;文艺界的不幸在于没有人肯欣赏已经创作出的作品,每个人都想由他自己来重新创作。此外,没有人想到在研究一部诗作中求得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想马上也创作出一部诗来。……因此,人们不知不觉地养成了马马虎虎的创作风气。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已在押韵做诗,做到少年时代,就自以为大有作为,一直到了壮年时期,才认识到世间已有的作品多么优美,于是回顾自己在已往年代浪费了精力,走了些毫无成果的冤枉路,不免灰心丧气。”这种人就是读得少和不想读,自以为是天才。可是,如能在这时悔悟过来并急起直追,也许还来得及。另一类人更可悲:“不过也有些人始终认识不到完美作品的完美所在,也认识不到自己作品的失败,还是照旧马马虎虎地写下去,写到老死为止。”不过,如果没有这批人,并且是这么一大批人,也就没有所谓的文艺界了。行行出状元,但行行都是由平庸之辈填塞着。
田禾绝对不是平庸之辈,但他从来就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功靠的是他的勤奋,这么多年来他变得成熟了,他牢牢地掌握住自己的家园世界,并且不断地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


田禾的诗,有着清丽的浪漫主义的余韵,有着浓烈的现代主义的情怀,有着斑烂的新古典主义的色彩,有着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有着太多的属于乡村的忧伤,他是中国乡土诗歌的王子!当然,田禾目前的乡土诗并不是尽善尽美,好在他意思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欠缺,我真诚地期待着田禾的诗句也如叶赛宁一样“能发出青铜一样的声音”!毕竟我们都是青铜故都走出来的。


现在,他已不再是诗歌田野里的禾苗了,若干年后,他肯定会成为诗歌山野上的参天大树,关键就是要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