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岭南文学地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2016-03-21
  • 广州大学新闻网
  • 作者:欧阳又梅
阅读量:305


由广州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岭南文学地理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两岸三地及海内外的八十多位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并围绕“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中心议题作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出席研讨会,他代表广州市教育局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文学地理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期望其学科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今后成为广州市的学科品牌。

我校副校长徐俊忠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汪玉奇研究员分别致辞。徐俊忠说,“学术的生命在于不断返本开新,在于不断交融交通”,他指出,自80年代以来,从事文学地理研究的优秀学者中,我校以曾大兴教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奋发开拓,以文学地理作为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范式,对于中国文学版图做出有意义的梳理和研究,取得可喜的学术成绩,为我校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汪玉奇从文学地理学的重要性角度指出,文学地理学的提出是学科的创新,是文化创造活力的表现,是建设文化强国应有的文化现象。他结合十八大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薪火相传,从这一角度更能理解文学地理学科的诞生、创新及发展所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我校人文学院曾大兴教授介绍,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在中国由来已久,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文学地理”的概念最早由现代学者梁启超提出,80年后再次兴起并逐渐形成“显学”。文学地理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曾教授从文学地理学的丰富意义上指出,“文学地理学科的建设显示了学术创新的价值,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诱人前景”。

研讨会上,澳门大学的杨义教授、日本福冈国际大学的海村惟一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的金贤珠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王青教授、暨南大学的赵维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戴伟华教授、我校人文学院的刘晓明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随后,还开展了两场大会发言及多场小组讨论。全天发言达50多人次,议题涉及文学地理的学科建设与方法论、文学地理的现实价值及文学地理的景观研究、区域文学地理等多方面。

据了解,本届研讨会收录论文近50篇,与第一届相比,学术规模有所扩大,与会人员更加广泛,而且议题更加丰富。此次盛会还吸引多家媒体和出版单位前来采访,他们对文学地理这门新兴学科均表示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