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3-22
- 本站
- 作者:曽大兴
“食在广州”这句话,既不知起于何时,也不知源于何处。它是民间的一种讲法,与另外三句组成一个排比句:“生在苏州,玩在杭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不过,正因为是民间的一种讲法,反倒彰显了它的价值。因为有关衣、食、住、行、生、老、死、葬一类的问题,还是民间的声音最有代表性。
“生在苏州”,是因为那里的环境优美,园林精致,而且苏州的丝绸也很有名,用丝绸做衣服,既舒适,又华丽。但是这话到了今天,恐怕要打些折扣。苏州的环境固然优美,园林固然精致,但是苏州的丝绸,并非一种时尚的衣料。中国人的衣料大约经历了五个时代。最早是“麻”,然后是“棉”,然后是“丝绸”,然后是“化纤”,但是到了现在,又似乎回归到“棉”了。“棉”成了时尚的衣料,而“丝绸”仍然有些过时。
“玩在杭州”,是说杭州的风景优美,有西湖,还有西溪。不过这话到了今天,也要打些折扣。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许三多”担任西湖区的代区长、区长、区委书记、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主任和杭州市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以来,在西湖和西溪的周围建了太多的楼房,破坏了这两个景区的整体感。周围的楼房太多,景区的主景观就显得很逼仄。南宋人讲“一勺西湖水”,就当时来讲可能有些危言耸听,就现在来讲,可以说是不幸而言中了。如今我们到了西湖,一眼就能望到它的尽头,再也没有那种烟水迷茫之致了。
“死在柳州”,是说柳州的木材好,可以打造上好的棺材。棺材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有一口上好的棺材陪伴到永远,实在是人生最后的诱惑。但是这话到了今天就不现实了。因为棺材是土葬时代的产物,而今早已是火葬时代了,人都烧成一把灰了,撒在水里、山里、庄稼地里,或者放在骨灰盒里,都行,再好的棺材还有什么用呢?
“食在广州”,是说广州的食肆林立,用料广博奇杂,四季饮食丰富多彩,味道清、鲜、爽、滑、嫩,而且服务周到。比较起来,还是这句话是一句大实话,直到今天,不仅没有打折扣,还丰富了它的内涵。
“生在苏州、玩在杭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这四句话,原是农业社会的中国人的人生愿景,与林语堂的名言相映成趣。林语堂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娶一个日本的太太,嫁一个美国的丈夫,找一个法国的情人,雇一个中国的厨师。这四句话,可以说是地球人的人生愿景。
中国已经由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商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这四句话中的另外三句已经打了折扣,有的甚至完全过时了,只有“食在广州”这一句还在充分地彰显着它的意义。这是因为社会虽然变了,但是中国人的饮食和口味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以勤劳、务实著称的广州人,又一直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一块金字招牌。
“食在广州”无疑是广州培育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一笔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在我们所讲过的30个世界文化名城中,就有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著称的城市,被称为“日本厨房”的大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意大利的米兰也是一个著名的饮食之都。许多人只都知道“米兰时装周”引领世界时装潮流,其实它的意大利面包、意大利调味饭、圣诞节的点心巴内多内以及带泡沫的饮料卡普奇诺,也是风靡全球。
“食在广州”这句话在今天,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过去讲“食在广州”,是因为它以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作背景,“粤菜”虽然包含了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客家)菜,但通常是以广州菜为代表。而今天的广州,不仅汇集了中国所有的菜系,也汇集了外国的许多名菜,例如美国波士顿龙虾、意大利薄饼、德国咸猪手、葡国蛋挞、西班牙龙利鱼、日本寿司、韩国料理、泰国冬阴功汤、澳大利亚鲍鱼、新西兰牛扒等等,在广州都能吃到。
餐馆多的不计其数,中外名菜、名点纷至沓来,食客像潮水般地涌进涌出。今天的广州,除了忙着待客,忙着收银,同时还在忙一件大事,就是对来自全省各地、全国各地、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食品和食材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在外地的大米、食油、陈醋、白酒、饮料、月饼、猪肉、香肠、鸡蛋、黄瓜、豆芽、大闸蟹等等接连不断地传来坏消息的时候,广州实在不敢有丝毫的麻痹。道理很简单:广州不能出问题。如果广州也出了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食品安全事故,如果中、外食客也对广州的饮食心存疑虑,那么“食在广州”的牌子就砸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食在广州”这块金字招牌给广州带来了滚滚财源,也给广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相信,广州在食品的监管方面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周到和精细。但是,要想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享誉中外的“饮食之都”,仅仅具备食品的安全仍然是远远不够的。“饮食之都”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还涉及到饮食环境、饮食文化等诸多问题。
以饮食环境而论,许多餐馆的选址就不是很好,装修设计也缺乏个性。在这个问题上,广州的许多餐馆不仅不能和世界文化名城的餐馆相比,甚至不能和台湾的餐馆相比。2009年暑假,笔者所在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70多名教师去台湾旅游,来去七天,先后吃了20多家餐馆,我们发现,没有一家餐馆的装修设计是雷同的,都是别具一格,并且清新、自然,不俗气,也无雕琢之感。我们津津有味地享受台湾的各种美食,同时也兴致盎然地欣赏和品评餐馆的装修设计,以及各种盆景、摆设、字画和对联等等,真是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广州的一些高档餐馆,从装修来讲,堪称豪华,但是与豪华相伴的,就是俗气和雷同,千篇一律的对联,拙劣的字画,令人啼笑皆非的房间命名,一年四季都不更换的盆景,等等,令人感到来这个地方也就是吃个饭而已,吃完就走人,没有别的东西可供欣赏和留恋的。当然,政府用来做接待的餐馆要好一些,不可一概而论。
至于一些中低档餐馆,主要的问题就是卫生问题。不是说它的食品不卫生,而是进餐环境不卫生。在这些餐馆里,厨房是不能看的,看了就吃不下去。卫生间也是不能进的,进了回来就不想再吃了。
其实餐馆的高、中、低档,应该是指它们在地段、装修和价格方面可以分为高、中、低档,不是指它们在进餐环境和饮食文化方面也要分个高、中、低档。事实上,就在广州,也有一些进餐环境很好的中档餐馆。往往就是这些餐馆,不仅菜式、味道有特色,在装修设计等方面也是值得称道的。
总之,广州不仅要保住“食在广州”这个品牌,还要擦亮这个品牌;不仅要严把食品安全卫生这一关,还要在饮食环境、饮食文化方面多做文章。只有这样,“食在广州”这个品牌才会不断升值,广州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享誉中外的“饮食之都”。
- 上一篇:外国学者谈气候对人的影响
- 下一篇:从李煜和他的词看南方人的气质
- 返回: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