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论文
选择分类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三、楚国南界与先秦岭南的政区归属 蒋廷瑜先生在“1982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上提交了一篇题为《楚国的南界和楚文化对岭南的影响》的论文,论文通过对传统历史文献和当代考古发现的分析,得出结论:“楚国的南界,实际上已越过南岭山脉,溯湘江而上,进入了漓水流域,大抵在今广……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二、“楚庭”与七国时期楚越政区关系 所谓“七国”,指战国时期的秦、魏、韩、赵、燕、齐、楚。七国中偏于南方者为楚国。春秋晚期,楚国东边的是吴、越两国。长期的吴、越争霸于东南一隅,结果以越灭吴国而告终。从此,在楚国的东方,越国便成了中国南方除楚国而外仅存的诸侯……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 平今两广地区旧称岭南,秦平百越,于其地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1]这是岭南地区有明确政区设置及归属的最早文献载录。至此,岭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政治版……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二是盛赞刘表的文治武功。献帝初平、兴平时期,鉴于“荆州人情好扰,寇贼相扇,处处麋沸”的现状,刘表一方面“招诱有方,威怀兼治”,使“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刘表均对之“安慰赈赡,皆得资全”;另一方面又“起立学校,博求儒术”,使……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二 荆州时期的活动与处境 献帝初平三年在汉末历史上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由于“卓忍于诛杀,诸将言语有蹉跌者,便戮于前,人不聊生”,致使“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卓”[1]。四月,王允、吕布诛杀董卓,献帝朝政为王允所把持。其后王允在长安……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在天下一统的局面下,胸怀济世理想中国古代文人以用事于皇朝为归依,然而在王朝崩坏、地方割据势力此消彼长的背景下,选择怎样的依附对象仍然是其人生一大要事。生逢汉末乱世中的王粲,一生先后经历了三次重要选择:一是早期依附于蔡邕;二是中期投靠刘表;三是晚期归依曹操。投奔刘表、流寓荆州的十五年,是其人生中最重要……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四、古代流寓文学的接受研究 “接受”是一个动态的流程,从流寓现象发生的时代及文人个体直至当代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研究路向的选择,流寓文学的接受机制始终在延续着。对流寓文学问题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接受。这种接受连续性首先体现在古代流寓文人对流寓经历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接受,当然又……查看更多>>
-
2016-07-02 本站 作者:蔡平三、流寓状态下的古代文人作品研究 流寓,更多的情况下揭示的是文人的逆境状态,无论是主动的江湖漂泊还是被动的贬流异地,都是对先前生活环境、情感心态、人生理想的告别,而踏上一条未知的甚至是不归之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不过是古人对远去他乡者的……查看更多>>